X光是穿透性很強的射線,X線主要以骨骼檢查為主,對于密度變化不大的病 灶,如早期腫瘤的磨玻璃影像,X光片基本上很難發現。
X光 、 CT、 MR磁 共 振 、 PET、PET/CT、PET等這些 重要的影像學檢測手段,對疾病的 診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可以肯 定的是,每一種技術都有其各自的 適用范圍,但它們被認為不能互相 替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?
X光片:X光穿透照射
X光是穿透性很強的射線,X線主要以骨骼檢查為主,對于密度變化不大的病 灶,如早期腫瘤的磨玻璃影像,X光片基本上很難發現。
CT:Computed tomography
CT是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,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,比起X片,CT影 像能看到更為細小的病變。但由于CT掃描需要一定時間,常受到某些臟器生理活動 的影響,如呼吸運動、心臟搏動、消化道蠕動等形成偽跡,對于較小的病灶,容易 漏診
MR磁共振: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
MR磁共振對人體沒有輻射損傷,密度分辨率明顯高于CT,可以進行任意方位 的斷層掃描,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,使診斷更加容 易、準確。能診斷心臟病變,對膀胱、直腸、子宮、陰道、骨、關節、肌肉等部位 的檢查優于CT,但很多病變單憑MR仍難以確診。
PET:正電子發射型 計算機斷層顯像
PET是一種反映分子代謝的顯像,與前三者的成像原理有本質的區別。當疾病 早期病變區的形態結構尚未呈現異常,X片、CT、MR檢查還不能明確診斷時, PET檢查即可發現病灶所在,而且,一次PET全身檢查的放射線照射劑量遠遠小于 一個部位的常規CT檢查,非常安全可靠。雖然PET有以上諸多的優點,但對腫瘤的 病理性質的診斷仍有一定局限性。
PET/CT
作為高端影像檢查,雖然PET/CT有各種突出優勢,但不可否認它仍有一些地方 需要改進。事實上,PET/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質疑,用最簡單的比喻來形容就是全 身檢查一次PET/CT,相當于一個正常人一小時之內接受30年所受的輻射,另外, PET/CT對直徑小于5mm的病灶不敏感,容易造成假陰性的結果,生理狀態下 FDG在腦皮質、尿道和腸胃道內聚集,對這些器官的轉移性腫瘤的診斷存在困難。